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的前行,需要政策的引導與推動,無論是再制造企業的質量管理、生產過程,還是技術裝備、環保設備等方面,都需要出臺一些明確的法規章程。此外,再制造產品的管理也需要規范。這些因素將深刻影響零部件再制造行業的市場秩序,牽動著每一位汽配從業者的心。

近日,為規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為和市場秩序,保障再制造產品質量,推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聯合印發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發改環資規〔2021〕528號,以下簡稱《暫行辦法》)。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
究竟談及哪些要點?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是再制造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多年居全球首位,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促進了汽車零部件行業和汽車售后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據測算,2020年全國汽車售后市場規模達到1.6萬億元,其中售后維修市場規模約為6770億元,是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的主要市場。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要達到哪些標準?企業應該怎樣做?具體來看,《暫行辦法》共八章、三十六條,立足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發展實際,對再制造企業規范條件、舊件回收管理、再制造生產管理、再制造產品管理、再制造市場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
一圖讀懂新政策



《暫行辦法》對再制造企業的質量管理、生產過程、技術裝備、環保設備等方面提出了規范性要求。明確再制造企業是再制造產品的質量責任主體,對再制造企業生產行為的主要環節進行了規范,包括舊件檢測鑒定能力,拆解、清洗、制造、裝配、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技術裝備和生產能力,相關廢物處理環保要求等。
《暫行辦法》提出了再制造產品的管理規范。明確規定再制造產品應具備與原型新品同樣的質量特性,出廠時進行與原型新品同樣的檢驗檢測或認證。要求再制造產品的質量應符合原型新品的質量標準,安全標準應不低于國家對機動車零部件原型新品的要求,環保性能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暫行辦法》同時明確了國務院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商務、海關、市場監管、銀保監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辦法》的出臺將進一步規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延伸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促進汽車零部件產業提質升級。
就汽車零部件市場而言,再制造產品已經占到售后市場的7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行業老大”。以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為代表的中國再制造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此次出臺的《辦法》,是我國第一個系統規范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領域的管理文件,必將更好地促進我國再制造產業規范化、規?;l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