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7-07 15:26:11 | 分享到: |
修復熱處理是屬于再制造技術范疇中的一項新興技術。它的技術內涵是指對長期運行的熱處理工件,在未發生不可挽救的損傷之前,適時采用合理的熱處理方法使組織結構、性能恢復,以保障其繼續安全運行,從而達到延長材料使用壽命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噴砂、噴丸、冷擠壓、預應力加工等。
零件損傷和失效后的修復熱處理技術應用十分廣泛,也是修復熱處理技術的主要內容。修復熱處理的常用方法是表面修復熱處理技術,以及去應力退火、去氫退火、中間退火和淬回火處理等。修復熱處理技術的開發出現了改性型修復熱處理技術。即采用更合理的熱處理工藝使損傷失效零件修復后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進一步提高和完善,這是修復熱處理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常用的方法有:表面淬火、非晶態鍍層與高耐磨涂層、激光淬火、激光熔鑄隨形修復、微弧氧化與激光陶瓷金屬覆層和激光熔覆鎳基合金敷層等。
實踐表明,表面工程技術(包括表面熱處理修復技術)對損傷失效工件的修復和再生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在國家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引下,熱處理節能環保再制造(修復)技術已逐漸為廣大企業認識和接受,修復熱處理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推廣。采用修復熱處理技術的典型零件有:軋輥、重載齒輪、石化鋼管、閘門、抽油桿、鉆頭、楔門、汽輪機葉片、壓縮機葉片、高溫高壓螺栓、管束、航空發動機渦輪盤葉片、坦克履帶板、凸輪軸、曲軸、汽車氣缸、齒輪、閥座、鉆探設備零件、工模量具等。
上一篇:微納米等離子噴涂技術
下一篇:再制造工藝清洗技術